最强干货!多位作家、专家梳理贵州文学70年发展亮点(6)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在他者的文化解构视阈下,贵州的影像符号显现的是一种被凝视、被固化、被暗化的影像色彩;而在自我意识的建构上,贵州影像在传统的物化与意化符号上呈现出了新的嬗变,向观众传递的是一种绚丽、奇幻、真善美的全新贵州图景镜像。2015年,可以看作是贵州电影的“新浪潮”发端。这一年贵州苗族导演毕赣的低成本之作《路边野餐》以强大的黑马之势,一举荣获了国内外各项电影节大奖。
但在贵州电影一次次地引人瞩目之后,我们更需注意的是:贵州电影的发展要在立足本土风格上,不摒弃自己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格,但亦不能陷入认知模糊、地域内文化同质化的尴尬处境。因此,贵州电影要在商业电影浪潮的席卷中,实现电影的本真文化表述、获得外来文化的肯定,这才是未来贵州电影持续发展的方向。
散文:日益丰盈的贵州散文

最强干货!多位作家、专家梳理贵州文学70年发展亮点


陈祖君(贵州财经大学文法学院教授):贵州散文大致指生长在贵州或长期工作在贵州的作者创作的小说、诗歌、话剧之外的现代文体。贵州散文70年来得到很大发展,从创作队伍来看,创作散文的作者人数大规模增长;从创作类型来看,作者多方拓展,涉及学者散文、乡土散文、行走散文、游记散文、生态散文等多种;从创作内容看,70年的贵州散文,可视为家国情怀、贵州记忆以及个体感悟的有机交织、融合;从创作手法来看,作者们手法不断翻新,多种风格并存;从传播环节来看,刊物增多,获奖增多,选本增多,出版的专集增多,还要加上互联网、新媒体等,传播空间得到极大扩充。就其整体或70年的发展而言,贵州散文是一个日益丰盈的巨大存在。
第一个阶段是上个世纪50-70年代。从贵州当代文学发展的角度,此时期贵州散文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从寥寥几人发展为一支初具规模的创作队伍。第二阶段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贵州散文创作队伍得到大规模的扩充,甚至更新。第三阶段是新世纪以来至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加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来新时代的到来并向纵深推进,中国当代文学,其中自然包括贵州散文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