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是爱而不得?(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一面是物欲。薇龙打开壁橱——织锦袍子、披风、浴衣、晚礼服……“毛织品,毛茸茸的像富于挑拨性的爵士乐;厚沉沉的丝绒,像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歌;柔滑的软缎,像《蓝色的多瑙河》,凉阴阴地匝着人,流遍了全身。” 她颓唐地想:这和长三堂子买进一个人,有什么区别。然而,仍是一夜不合眼,一合眼便恍惚在那里试衣服。
情欲和物欲,是两道无形的枷锁,咔哒一响,恰如司徒协赠葛薇龙的金刚钻手镯,美则美矣,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纵使知道乔琪过不了几年就该抛弃她了,薇龙仍旧清清醒醒沉沦到婚姻里头去。
张爱玲的狠劲也正在于这里,小说中的主人公都积极向上地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结局,可最终却是“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我最近翻阅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的小说,与张爱玲20来岁出道既巅峰的聪明劲不同,爱丽丝·门罗的作品大多写于中年之后,她花了前半生去过一种普通人的家庭生活,所以也难怪读者总能在她的某个故事里与自己相遇。2013年爱丽丝·门罗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时年82岁。
《逃离》是门罗在73岁时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她笔下的主人公往往会在暮年时回望爱情曾出现的种种机缘,有时仅仅因为在剧院丢了手包、被蛤壳划破了脚,在人生的轨迹里,你就撞上了另一个人,一个让你的心里永远有个窟窿的人。这种偶然引起的必然,很有命运的味道。
而我想,门罗正是以苍老的心态写过往,才能于淡然处石破天惊,她很少有戏剧化的桥段,却总是千帆过尽的意味。也许年老的张爱玲写《小团圆》时,也有回望身世的郁郁苍苍之感。

爱丽丝·门罗在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短篇小说闻名 / 图片来源:Google
与那些到了某个年纪想要进入婚姻的女人不同,有些女人在很年轻时就糊里糊涂地踏入了婚姻,然后她想逃走。
《逃离》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卡拉的生命中有过两次逃离,一次是她18岁时与克拉克私奔,势同自己的中产家庭决裂。在清晨五点钟,她在桌上留了张字条:“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 卡拉烦透了父母的度假方式、烹饪路子,还有他们那“大得都能走进去人”的壁柜。于是,她跟克拉克驾着吱嘎乱响的老车抛开了身后的一切。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