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把自己的痛苦都归咎于原生家庭?清华教授道出了真相(5)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让孩子从小明白,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正确的认知是提高情绪容器容量的前提。
第二样是“情绪树”。
董如峰在《一本小小情绪管理书》说,情绪每个人都有过,未来也将一直伴随我们,我们能做的就是了解情绪,掌握情绪,转化情绪。要知道情绪是如何转化的,需要画一棵“情绪树”。
当一种情绪产生时,大多数人会选择逃避,做一些无关的事情来削弱情绪的负面影响,但问题依然存在。
而逃避,在情绪树上是“向右走”的。
长久的逃避会把情绪容器越装越满,容器一旦被填满,崩溃随之而来。
识别情绪,积极面对,反而能获得成长。积极应对,是情绪树“向左走”的那部分。
比如,当我们生气时,发泄是表达愤怒最直接的方法,但是发泄并不能让我们变得好受一些。
“化悲痛为力量”并不是一碗“鸡汤”,而是告诉我们让情绪“向左走”。
情绪“向左走”是成长,“向右走”是崩溃。了解情绪,掌握情绪,转化情绪,我们可以把情绪转化为成长的一种资源!
第三样“情绪工具箱”。
想要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父母可以教他们随身携带一只“情绪工具箱”。
工具箱里的工具可以帮助孩子应对瞬时产生的情绪。
比如美国心脏数学研究所发明的“30秒呼吸法”。
在情绪激动时,将右手放在心脏上方,集中精神,感受心脏的跳动。
深切且缓慢地吸气,持续5秒,通过手心感受心脏“通通”的跳动声。
再深切且缓慢地呼气,持续5秒,感受心脏的跳动,慢慢恢复平静。
情绪工具箱可以帮助孩子在情绪占据头脑时,迅速恢复理智,避免犯下让自己后悔的错误。

为什么不要把自己的痛苦都归咎于原生家庭?清华教授道出了真相


为什么不要把自己的痛苦都归咎于原生家庭?清华教授道出了真相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