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把自己的痛苦都归咎于原生家庭?清华教授道出了真相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作者:主创团·蕾蕾
几天前,我偶遇了一位多年不见的初中同学L。
彼此分享了各自的求学经历后,感慨良多。
她来自西北边陲小镇,从小家境不好。
作为家中老大,她自觉承担起家中各种家务。
奈何父母思想守旧,不愿送她读太多书。
“女娃嘛,长大后能留在父母身边,找个同村人结婚就行。”
可她却非常要强,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而且一心想着飞出大山,改变人生。
在班主任的多次家访下,父母也逐渐同意让她继续求学。
就这样,她一边默默地抽出时间帮父母干农活,一边更加刻苦学习。
终于,她顺利考上了大学,并通过助学贷款,读到硕士毕业。
现在,她已成为北京某家出版社主编。
当谈到自己原生家庭的时候,她却有不一样的见解:
“我父母确实和我观念不一致,但这又有关系呢?
他们的观念只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人是没有办法改变时代的。
虽然他们不支持我,但我还是深深爱着我的原生家庭。
毕竟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我们能做的就是接纳。”
这位老同学的故事让我心里一暖,肃然起敬。
毕竟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原生家庭就是一个“筐”,什么东西都能往里装。
就像豆瓣上那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讨论小组,到处充斥着对原生家庭的绝望和恨意。
和别人关系处理不好,是因为父亲脾气暴躁;
事业平平无奇,是父母的管教扼杀了创造力;
夫妻关系亮红灯,是小时候父母争吵导致的。

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彭凯平在接受采访时说:
“原生家庭对人的发展确实有影响,孩子通过了解父母,认识自己,是一种探索自我边界的方法。
但是过度强调原生家庭的影响,甚至演变成‘原生家庭宿命论’,就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归因是一种反思,帮你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改变自己。
而错误的归因就是归罪,是逃避现实、拒绝改变。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