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译者邹鲁路:从小说家、诗人到戏剧家的福瑟(8)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自第五部重要作品长篇小说《船屋》开始,福瑟踏入了他文学探索之路的新领域:小说结构上的实验。这本小说有着一个类似戏剧上“戏中戏”的结构——在一个故事的叙述中还包含着另外的故事。第一人称的叙述者讲述着因为少年时代的朋友科纳特的归来而给他的生活带来的种种冲击。他反复地纠缠在现在时态的内心独白与过去时态的往昔追忆之间——当下因为科纳特的突然归来而令主人公遭受的内心嫉妒之火的煎熬,年少时他们曾一起卷入的一场三角恋情,以及其间穿插叙述的他们年少时其他共同的经历和记忆。叙述不断在过去的岁月与当下的现实之间往复。与此同时,作者也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着当下这一写作过程的经历。令小说结构更为错综复杂的,是叙述还会不时地跳换到科纳特的视角来进行。从这部作品过去与现在交织、当下与往昔并置的结构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福瑟日后戏剧作品中时空并置类型的作品在其结构上的雏形。
《船屋》为作为小说家的福瑟带来了日隆的声誉。同年,福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文学论文集《由叙述经展示到写作》(From Telling via Showing to Writing,1989)。在这部作品中,福瑟阐述了他作为一个写作者的经验,探讨了在小说创作中一个作者所面对的各种可能性:从传统的全能视角式的叙述,到从个别人物的视角来做的经历展示,再到福瑟试图在写作中所探索的全新视角——写作这一视角本身。
1990年,福瑟出版诗集《狗的行动》(Movements of A Dog)。1991年,福瑟的第六部重要作品长篇小说《拾瓶子的人》(The Bottle Collector)问世。这次,主人公的内心独白,甚至包括与他人的交流都以更为无章和迹近疯狂的形式出现:主人公一个接一个自相矛盾的叙述,混乱的身份和自我认知……甚至连他的名字到底叫什么读者都找不到确定的线索。小说的主题鲜明,并带有呼之欲出的荒诞派色彩: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孤独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绝和丧失,日常生活的荒谬感与自我的迷失。
至此,福瑟式的小说主人公典型已完全确立:饱受挫折和困扰,在人生中感到彷徨和迷失的无助者。个人所要面对的孤独,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失败和无效——这样的主题在福瑟文学生涯前期的小说创作中不断发展,达到极致,并悄然为他数年后开始绵延蓬勃的戏剧创作之路做好了铺垫和预热。此刻的福瑟自己也一定未意识到:此时他几乎所有的文学创作经验都是在为他日后将倾心以之、而此刻还极度排斥着的戏剧创作做准备。富有强烈情感张力的内心独白,死亡和孤独等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主题,甚至他在诗歌上的创作——所有这一切,都将在他日后的戏剧舞台世界中延续。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