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家乡的山水,让我从教科书“暴发户”到世界著名作家(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有一次,童年的林语堂爬上高山,他俯瞰山下的村庄,看到村里的人小得如同蚂蚁在那里移动,这令他目瞪口呆,心中立即漾起一股无可言状的悲感。由此,林语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地人生观——高山人生观,其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直挺的个性与自信;二是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与谦卑之心。
“高山人生观”深深地渗透到林语堂的思想、观念、性情和趣味等各个方面,并影响着他的一生,更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这也是他区别于同时代作家的显著特征,同时也是他名贯中西、走向世界的基石。

直挺做人,自信写文
既做文人,应有丈夫气林语堂出身于贫穷的牧师家庭,父亲至诚是自学成才的牧师,母亲是地道的农家妇女,家有五个男孩,两个女孩。林至诚用自身的努力告诫孩子们,如果要走出这些大山,只有读书这一条路,从小要有理想,要有志气。为了供养孩子读书,林至诚不惜含泪变卖房产, 最后,终于把五个孩子送进了大学。林语堂从父亲身上学会了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人,做文人更是如此。
林语堂在《做文与做人》中说:“既做文人,而不预备成为文妓,就只有一道,就是带一点丈夫气,说自己胸中的话,不要取媚于世,这样身份自会高。要有点胆量,独抒己见,不随波逐流,就是文人的身份。所言是真知灼见的话,所见是高人一等之理,所写是优美动人的文,独往独来,存真保诚,有气骨,有识见,有操守,这样的文人是做得的。”
林语堂在写作上是个坚持自我观点,个人风格很强的人。他创办《论语》杂志,大谈幽默,倡导幽默、闲适的文学风格。创办《人间世》,提倡以性灵、自由的风格写作小品和散文。无论是《论语》还是《人间世》,其风格都与当时的文风完全不同,当鲁迅极力反对其写作风格时,林语堂依然我行我素,并说:“我要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胆量。”
当然,林语堂也是个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作家,在国家为难之时,他公开支持鲁迅痛打落水狗的态度,同时利用自己的名声在美国写宣传抗战的文章,在国际政治文化舞台上为国抗战发挥力量。抗战爆发后在纽约发表《日本征服不了中国》和《日本必败论》,从军事、经济、政治、外交和心理等各个方面分析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在小说《啼笑皆非》中,对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进行严厉批评,批评他们对中国抗战的忽视与无助,批评他们的无知和傲慢。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