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科研团队:遵循中药材生长发育特性,构建有效缓解连作障碍的生态种植技术体系(3)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三七连作障碍解决思路及实践
三七连作障碍解决思路
探明三七连作障碍的形成机制;
寻找克服连作障碍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试验示范验证;
构建克服连作障碍的生态种植技术体系,示范推广。
探明了三七与土壤的负反馈是导致连作障碍形成的主要机制
植物-土壤的反馈是多数生态系统中维系物种多样性和相对丰度的一个普遍机制(Bever et al.,1997;Mangan et al.,2010)。多数的研究显示,植物-土壤的负反馈在植物维系物种多样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Kulmatiski et al.,2008)。植物-土壤的负反馈是指土壤微生物群落或非生物条件的改变导致植物的净生长降低(van der Putten et al.,2013)。这种负反馈促进了自然生态系统中多数物种间的平衡,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共存(Bever et al.,1997;Bonanomi et al.,2005;Mangan et al.,2010;Mariotte et al.,2017)。然而,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由于单一作物的连续种植,植物-土壤的负反馈调节常会导致作物连作障碍(Ogweno and Yu,2006),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目前,连作障碍已经成为现代集约化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连作障碍也是药用植物栽培中最常见的现象,尤以根茎入药的药用植物表现最为突出(张重义和林文雄,2009;Yang et al.,2015)。三七属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中药材大品种,已有700 多年的药用历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云南省是我国三七原料主产地,云南三七逐步进入了基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发展轨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6 年综合产值700 多亿元,有望近年内产值过千亿元,成为云南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品种。然而,三七属于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性喜温暖阴湿,连作障碍问题尤其突出。多年来,研究人员从根腐病菌侵染、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养分失衡、化感自毒等方面对三七连作障碍的形成机制开展了系列研究(罗文富等,1998;孙玉琴等,2008;简在友等,2009;韦美丽等,2010;
Yang et al.,2015),但均未完全系统阐明连作障碍形成的机制。

云南农业大学科研团队:遵循中药材生长发育特性,构建有效缓解连作障碍的生态种植技术体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