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还乡,中国式乡愁(5)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衣锦还乡,中国式乡愁


方鸿渐“衣锦”看来不错,“还乡”却演砸了,看来,衣锦还乡还真是件技术活哦!上演之前,一定须有诸多排练,否则,难免丢人现眼。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来上任时轻车简从,着休闲服,背着双肩包,携家带口,无迎来送往,无跟班随从,赢得满堂喝彩,你看,这衣锦还乡就搞得不错。
20世纪80年代,邓公大手一挥,出国留洋热重又兴起,一大批在国内待得腻歪的名人或非名人如方鸿渐一般纷纷漂洋过海,哪怕给人家刷盘子、洗碗、背死人、送外卖、做保洁,干尽在家里都未尝动手的脏活累活,也在所不惜。
以前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他们倒好,宁给资本主义当仆人,也不给社会主义当主人。不过,这些人回来时,必是要准备一套漂亮的西装的,打着鲜艳的领带,你们看,我混得不错,我发达了,然后回去继续干那些低贱的脏活累活,无怪乎有些人像黄鹤楼的鹤一般,一去就再也没回来,不是不想回来,是回不起啊!
当然也有很多最终真发达者,回来以后自然是风光无限,正是这些少数人的光辉榜样支撑和激发着更多的后来人前赴后继,虽然我们回头来看,他们成功的概率其实并不比他们留在国内高出多少。
近来吾国的校庆或是校友聚会搞得挺火,开放搞活30年了,成功者一茬一茬的,像韭菜一般,总要有一个衣锦还乡的舞台嘛,就像那些土老板想搭上高官,必然要求助于各类堂会一样,美其名曰叫会产经济。
当然,即使他们不想,家乡也不会放过他们的,端坐在主席台上是一种荣誉,捐款刻石以立也是一种荣誉,设立奖学金是一种荣誉,投资兴业也是一种荣誉,在晚辈面前述说自己的“传奇打拼史”更是一种荣誉,看着底下学子们个个恭敬的眼神,艳羡的神态,也是一种荣誉,那一刻,是不是有一种不虚此生的感觉?
过去的学校,计划经济的年代,还没有太多的有钱人,因此学校总是喜欢比谁的学生做的官大,现在呢?市场经济年代了,又增加了一条,比谁的学生更有钱,反正,你出钱,我给你荣誉,你衣锦还乡,我只管收money,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