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镰啦!还记得那年“风吹麦浪”吗?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原创 峰峰融媒 微观峰峰
小满一过,麦浪连天
布鸟传唱,人走阡陌
在没有联合收割机的年代
人们又是如何收麦子呢?
今天与杜良盛老师
一起回忆
上世纪七十年代收麦场景

开镰啦!还记得那年“风吹麦浪”吗?


20世纪70年代,我是和村公社下乡知青,经历了几次麦收,感受很深。
当年麦收可不得了,男女老少总动员,紧张得像一场战役,又比喻为虎口夺粮,把人忙的脱一层皮。每逢麦收季节,社员们挥镰上阵,早起晚归,酷日暴晒,颗粒归仓,让我心头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而从生产队里大锅饭到责任田大包干,再到现在社员种地补钱,经历了农村改革的历史性变迁,真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开镰了,小麦说熟就熟了,我们这一带属于滏阳河源头的丘陵地带,又属于煤矿塌陷区,几十亩或几亩地的地块居多,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麦地一片金黄,微风刮来,随风荡漾,人们称之为“麦海”,甚是好看。

开镰啦!还记得那年“风吹麦浪”吗?


我所在的生产队约有一百多亩麦地,旱地的麦子先熟,水地的麦子后熟,割麦子得抢时间,否则来一场风一场雨,那些个年头还特别容易下冰雹,半年的心血就白费了。社员们蒸白馍,拽拽面,吃饺子,闺女回娘家送篮子,可就全指着这些小麦呢!社员们也都鼓足了劲头,盘算着先割哪块地,后割哪块地,多长时间能割完,在外的劳动力们也回来了,拉麦子的马车、排子车,又做了一遍检修,决不允许关键时候掉链子。麦场也轧好了,农村大娘大婶小学生们也都做好了麦收的准备,村里的大喇叭一天三遍播送着大打三夏硬仗的口号。那时候好像有多少人也不够用,连那年长的老婆婆也动员到了地里,五月争回垄,小姐下绣楼,以大批促大干,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现象。
我们村的麦地,都是用滏阳河源头的水灌溉的。有泉水,也有矿水。和村有个大的水利工程,叫“万米渠”,西面还有个“盘山渠”,各村也修扬水站、修水池、铺管道,把水引到山岗,把水引到地里,把旱地变或水田,实实在在为村民办了实事。那时浇地不要钱,所以,浇上三水,小麦丰收就有了保障,且等着收割。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