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9天8次发文,推动“二十条”落地落实,核心在于把握这一点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在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后,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二十条”)。自11月12日起,截至11月20日,人民日报在9天内连续8次发表署名文章,对“二十条”要义进行详细总结和阐述。
“二十条”明确指出,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总策略和总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其核心就在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优化精准防控疫情仍是重中之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考虑到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不断反复甚或进一步扩大。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疫情防控总策略和总方针,保持战略定力,更加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双价值目标,是“二十条”发布后应对疫情的根本方略。
首先,抓住主要风险群体和主要矛盾,把稀缺的公共卫生资源用在刀刃上,分类施策,避免“一刀切”和平均用力而导致的资源极大浪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但致死风险主要发生在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二十条”对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提出了明确要求,企业、学校、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重点机构人员密集,疫情应对要特别留心、着重处理。同时,整个社会层面,要继续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做细做实,切实落实“二十条”的制度安排和因应措施。
其次,“二十条”新政意味着医疗服务的供给侧面临新的多重挑战,其高质量发展需要重新系统谋划、统筹应对、综合施策。“二十条”要求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各层级医疗机构)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各医院既要着力安排为有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准备充足的物质储备和人力资源,也要不断提升各级各类医护人员的防范和救治能力,确保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定海神针”和“主力军”主体作用;同时也要做好应对正常医疗业务“井喷式”爆发增长需求的充分准备,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健康需求。各医院还要针对疫情发展情况做好药物供应储备,满足不同患者的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要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