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夏邦文学真正的危机,在于自我类型设限(4)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当你越试图给记忆赋予意义,你就越容易虚构化。因为我们的生活本身没有既定的模式,本身也无意义,意义都是描述出来的,取决于我们描述的方式。我感到困惑的是,我们的读者总是希望从非虚构的作品里得到更真实的东西,事实上,虚构作品往往因为对事件的重组、意义的提炼、经验的重新排序等而获得了某种真实(或者叫做“真理”?)如果只阅读一本回忆录,你可能只获得事件本身。所以,我用“回忆录”的方式写这本小说,也有一点恶作剧的成分——我想幽默地反叛那种“回忆录”的书写定式。
新京报:记忆有时候是不可靠的,作为一个小说家,你怎么看待真相与虚构的关系?
夏邦:虚构有一种提炼意义的魔力,非虚构如果想拥有这种魔力,就要说假话才行。虚构可以让记忆更持久,即使记忆出现偏差,它依然有生命力,但非虚构写作想达到这样的状态,要困难得多。
然而,记忆是我最着迷的东西,当我下决心把自己听到的故事虚构化成小说时,我觉得也许适当加入一点真实的细节也不错。所以,我就跑去问我的杰克叔公的女儿弗朗西斯,和她的女儿杰西卡,杰西卡和我是同龄人。我问她们是否还记得杰克叔公被解雇的事情,杰西卡说,她从来没有听过这件事,弗朗西斯说她听到的版本不是“被解雇”。
天啊,我们怎么才能知道真相?面对真相,我们修订它,用自己的方式把原本无趣的东西变得生动。也许世上本没有真相,或者说,的确存在真相,但我们无从得知它的本来面目。这本《月光狂想曲》就在探索真相如何形成,每个人的真相版本是什么,所见即所得。
新京报:你表达过自己对类型小说、流行文化的喜爱,你是否认为文学不应该有严肃和通俗的界限?
夏邦:我不会给文学下一个严肃和通俗的界限。我们所谓的主流的小说就是一种类型。有一种观点让我很不舒服,人们明明从一些优秀的通俗小说里得到了莫大的阅读乐趣,却羞于承认,因为他们被一种“我不该喜欢科幻小说或者奇幻小说”的奇怪观念所左右。
在20世纪,类型小说很长一段时间都声名狼藉,它们被刊载在一些销量很大的通俗杂志上,稿费却低得可怜,而作者需要不停地写,才能维持生计,也许它们中真有一部分质量不尽如人意。然而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事实上,许多大文豪都写过类型小说,往远里追溯,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短篇小说序列里,从莫泊桑、约瑟夫·康拉德到亨利·詹姆斯,那么多大师对哥特小说、恐怖小说、犯罪小说和科幻小说都跃跃欲试。很多伟大的文学作品,因为其类型文学的特性而被长期忽视或贬低。文学真正的危机,在于自我类型设限。
采写/新京报特约记者 柏琳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