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没他我不看(9)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但如果深究,你会发现,不管是含腾量的电影还是含麻花的电影,都是一个喜剧路子——屌丝逆袭强行搞笑。
与强行搞笑不相上下的,是强行好哭。
不管是顺应民意的《欢乐喜剧》系列综艺,都逃不出一个定律——喜头悲尾。
似乎是想结合80年代的好笑和90年代初的悲情。
但这路子,越走越逼仄。
举个例子。
《欢乐喜剧人》从开始的无厘头、搞笑慢慢变成了以哭为主。
郭阳郭亮的小品《我们仨》,简直就是摁头强哭的典型。
在贾玲的《你好,李焕英》因催泪、温情大获成功后,喜剧便开始踏上了煽情路线。(《你好,李焕英》先有小品,才有电影)

好好的喜剧综艺,变成了悲剧演绎。
这哪是《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这分明是《好哭悲剧人》《悲剧总动员》。
喜剧已经变味了,从让观众笑的花枝乱颤,到现在变成了让观众哭的花样百出。
杨树林也曾经调侃过《欢乐喜剧人》的赛制:
「能得总冠军的作品一定要煽情,为什么前几季没有得总冠军,因为煽情煽的不到位。」
这不是不合理,而是相当离谱。
「喜剧天花板」陈佩斯对此依旧不满意,说了句:
「现在的喜剧演员,只注重结果,没有过程」

喜剧崛起的时间不过30年,喜剧新人就忘了喜剧的意义应该是:
让人们抛下工作的疲惫、社交的虚伪、释放压力发泄情绪。
就像陈佩斯的父亲陈强曾经说的:
「中国老百姓太苦了,喜剧要给老百姓带来欢乐。」
—
不可否认,《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出现前,国产喜剧已经将悲尾卷到巅峰了。
若不榨干观众的最后一滴眼泪,这个喜剧就是垃圾。
但是。
不管是编剧还是演员,似乎都忘了,喜剧之所以叫喜剧不叫悲剧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得让人笑。
无厘头洒狗血也好、聚焦社会让人心生感慨也罢,不管怎样,首先得让人发自内心地笑出来。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