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科技与人文的互动(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为了兼顾壁画保护与游客参观需求,敦煌研究院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数字敦煌”的构想。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大量计算机学科师生联手推动的“数字敦煌”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6年5月1日,“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 180多个洞窟实现了数字化,占有壁画洞窟的三分之一。

计算机学科与敦煌壁画,这在大学中似乎是两个毫无关联的领域,但在“数字敦煌“的建设中,二者却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关于敦煌的保护,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科技进场。2020年4月15日,华为联合敦煌研究院联合推出了“敦煌超感知影像”。利用华为河图AR地图的AI识别与AR高精地图能力,游客可以在莫高窟景区中,利用AR效果来观看那些不能参观的洞窟,极大丰富了游览体验,实现了虚拟世界与千年文化的交融。
科技助力人文的另一个经典场景是博物馆。
目前,中国的数字博物馆产业已经来到了3.0阶段。
在上世纪90年代,数字博物馆开始进入开创期,主要呈现以文物为中心,对文物进行数据留存、编号、统一管理。到了2010年前后,数字博物馆2.0开始兴起,这一阶段重视展馆的数字化建设,主要表现为博物馆的多媒体化与在线化。而在目前阶段,博物馆3.0则带来了以观看者为中心,融合VR、AR体验,融入AI识别、富媒体技术的全新博物馆数字化,将游客体验从多媒体观看 在线语音讲解,升级为与博物馆之间的全方位互动。
其中代表性案例,就是湖北省博物馆的“5G智慧博物馆”项目。通过专属APP,参观者可以看到湖北博物馆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的3D仿真 “毫米级”重现,体验视频、语音讲解、3D影像、计算机视觉的融合。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