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与幻想——评境外涉疆反华“文化产品”的虚伪性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新疆发展研究中心
近年来,境外一些反华势力出于抹黑新疆形象、扰乱新疆发展的目的,接连炮制出小说、电影、纪录片、漫画、舞台剧、电子游戏等一批涉疆反华“文化产品”,在国际社会产生恶劣影响。这些所谓“文化产品”充斥着意识形态偏见,讲述着子虚乌有的故事,充满着扭曲的历史观,弥漫着对新疆的恶毒攻击,完全是对“文化”二字的亵渎。
一、虚假的内容——暴露涉疆反华“文化产品”的丑陋本质
据了解,境外涉疆反华“文化产品”涉及反恐、去极端化、民族、宗教、文化、教育、人口、劳动、人权等多个方面,通过拼凑各种“骇人听闻的事”卖惨博同情,妄图欺骗读者受众。
比如,书籍《再教育新疆穆斯林》、影视片《新疆的恐惧与压迫》《揭露:中国如何创造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新疆再教育营,洗脑铲除文化,中国政府监禁超过百万名穆斯林》等作品称,新疆教培中心是“集中营”“再教育营”“关押了超过100万维吾尔族”;印度女作家JumanaShubana(音译,朱玛娜·舒巴娜)杜撰的《209个故事》,通过搜集、编造、加工西方反华势力和“三股势力”煽宣炒作、教培人员亲属网络作证视频等信息,诬称中国对“东突”人民实施“残酷压迫”,有超过300万“东突”人民被关押在“集中营”遭受难以想象的酷刑,维吾尔族妇女在集中营中遭受苦难,受到侮辱;影视片《维吾尔人在集中营中受苦》污称,维吾尔人在中国遭受长达10年之久的“镇压”,中国政府像对待恐怖分子一样对待他们,并将他们关押至“再教育营”。事实上,新疆的教培中心是依法设立的,属于学校性质,与英国设立的“转化和脱离项目”、法国设立的“去极端化中心”没有本质区别,都是预防性反恐和去极端化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目的是为了从源头上消除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
教培中心践行了联合国《防止暴力极端主义行动计划》所倡导的“为暴力极端主义团体的人提供教育机会和经济机遇,鼓励其脱离暴力极端主义团体”的理念,完全符合《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的原则和精神,是去极端化的重要举措。所谓“关押了超过100万维吾尔族”的说法更是毫无可信度。据美国“灰色地带”网站披露,该数据是“中国人权捍卫者网络”仅凭对8名维吾尔人的采访和粗略估算得出的“结论”,丝毫经不起推敲。2019年8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疆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白皮书,对开展教培工作的现实背景、法律依据、学习内容、管理措施及显著成效都作了系统阐述。2020年8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发的《谎言与真相——新疆教培纪实》电视专题片,以真实的人物故事和场景,生动展现了教培中心学员的学习生活情况,有力驳斥了一些反华势力的谎言谬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