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的谢幕演出:幕府的“悲伤号角”和拔刀队的“冲锋之歌”(4)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三、没想到一次对外进攻的讨论却埋下了内乱的种子
早在日本战国时期,日本便对朝鲜半岛有所觊觎,丰臣秀吉发动两次文禄庆长之役,均无功而返。
提到征韩论便不得不提到两个人:西乡隆盛(西乡吉之助)、大久保利通(大久保正助)。
两人均是萨摩藩藩士出身,明治维新的功臣。
事实上,征韩论两方均认为应当对朝鲜发动战争,两方的争执点仅在于是否应当立即对朝鲜发动战争。
西乡隆盛认为应当立即向朝鲜遣使,以谋求开战借口。
大久保利通认为应当立足于当下明治新政府的稳固,待日后再考征韩一事。
两者的分歧,后人都难评:到底哪一种好,哪一种坏。
西乡派认为,日本国内的旧士族与农民阶层矛盾日益加重且积重难返,若利用对外战争吞并土地,并由此消耗旧士族人口基数,便能利用对外战争解决国内不可调和矛盾问题。
而大久保派认为,国内目前的矛盾问题是可调和且较为容易解决的,当下应立足于日本新政府的稳固并从长远角度着想循序渐进地将朝鲜吞入自己口中,同时避免第三国干涉吞朝一事。
经历一系列政治斗争后,天皇采纳大久保派一系的意见,推翻西乡派征韩论,西乡隆盛、后藤象二郎、板垣退助、副岛种臣、江藤新平五人下野,史称《征韩五参议》。

四、拔刀队之歌与最后的武士
由西乡隆盛为首,因征韩论而下野的政府官员及军官们多数是鹿儿岛(原萨摩藩)人。返回鹿儿岛后,西乡表面不理政事,表面上过着耕田钓鱼喂鸟儿的田园生活,实则此时在西乡内心深处,早已酝酿了一场巨大的风暴。
西乡认为,自征韩派下野后,明治政府日益腐败,国家再次走入了曾经那个黑暗混乱的时期,于是西乡与征韩派返乡官员于鹿儿岛建立了多个私立军校。
其一的目的是为国家输送军事人才,抵御外国势力入侵本国而为。
其二的目的是日本各地士族不满之意日盛,若日后叛乱,自己必然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军队,才有机会利用强有力的军事实力再次对日本政体进行改革。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